银行承兑汇票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显著,在现代企业融资和支付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虽然企业银行承兑汇票这项业务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可是企业自身在对银行承兑汇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所以企业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要对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发生票据业务风险时的特点进行了解,并针对问题采取解决合理的措施,有效的对开展业务中的风险进行控制。本文将基于实际情况,分析企业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类型,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耐心往下阅读。
(一)企业银行承兑汇票出票过程存在的风险
1、一个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当存在融资需求时,向开户银行提出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申请,首次办理时银行会对企业进行资信调查,在调查基础上对企业确定一个授信额度,在企业交纳一定比例保证金或其他方式担保后在授信额度范围内给予出票且给予承兑,以后申请时在授信额度余额范围内滚动办理。故此企业在申请出票过程中须交纳一定比例保证金或提供担保,存在资金占用风险,在承兑汇票到期企业不能按时足额支付情形下还存在或有负债风险。
2、中国相关票据法律规定,企业申请使用银行承兑汇票必须以真实贸易为背景,部分企业在无相关真实交易情景下为达融资目的,套取银行信贷资金,采用虚假购销合同,变造、伪造虚假发票,取得银行承兑汇票。此行为游走于法律地带边缘,一旦被银行发现追究,可能存在法律风险。
(二)企业银行承兑汇票收票过程存在的风险
1.、近年来,随着商业汇票业务的快速发展,伪造、编造、克隆汇票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多,导致企业在对汇票进行收取的过程中,存在收到虚假汇票的情况。其次,企业在收取汇票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及其他原因有可能收到对方单位已挂失止付票据。再次,企业收票时审核不严有可能误将票面要素欠缺的银行承兑汇票收入。以上种种均有可能造成票据到期无法收取款项风险。
2、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销售经营范围日益扩大,日常收款活动中可能会收取个人客户交入的银行承兑汇票,但票据法律规定银行承兑汇票交易背景是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不包括个人。因此个人客户转让承兑汇票时不会以个人名义背书,导致银行承兑汇票流动转让时背书不连续,票据到期时万一被承兑银行拒付则因前手背书人不是实际交易人而很难追索。在实际工作经验中,此类拒付票据虽最终有较大可能收到货款,但徒增加企业的交涉成本,浪费企业的财力、物力及时间精力。
(三)企业银行承兑汇票背书周转过程存在的风险
企业银行承兑汇票流转过程中,除了出票环节以融资支付供应商货款为目的,其余票据最终周转流通过程常见有以下几点:票据到期托收、背书贴现、支付供应商款项。无论以哪种方式周转,企业均须在承兑汇票上进行背书。背书即企业在票据背面或粘单的背书栏签章,一般为企业财务专用章与法人章。背书章(骑缝章)必须清晰规范,印鉴名称与背书名称必须相符。
1、纸质银行承兑汇票最长有效期为6个月,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最长有效期12个月。票据到期前7到10天,由企业财务人员向开户银行提出委托收款申请。如果企业经办人员责任心不强,致使票据过期,企业将承担不能按时收到货款风险,并承担一定资金成本。
2、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遇到流动资金短缺或其他各方面原因,会对手头的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贴现处理以获得资金。贴现是指票据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贴现市场上转让,受让人扣除贴现息后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贴现市场一般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承兑汇票结算发达地区也常见个人票据贴现市场。现行经济环境下,各银行贴现利率报价均不统一,企业应多询问勤沟通,以避免因贴现利率不同而多负担贴现利息风险。其次,企业如果将银行承兑汇票通过个人贴现市场贴现,须注意加强票据监管,防范资金损失。曾有企业资金负责人一人经办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全过程,挪用公司资金近一亿元,最终被判刑,也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通过个人市场贴现大多无法取得贴息利息发票,利息无法税前列支,企业可能承担调增应纳税所得额风险。
3、企业将银行承兑汇票用于支付外单位款项时应凭对方单位的授权委托书、对方业务人员的身份证及对方单位出具的收款收据给予办理,用于规避发生后续纠纷时证据不足风险。银行承兑汇票周转往来不同于银行存款在银行账单内有据可查,承兑汇票类同于现金交易,若不提前做好防范,有可能使企业蒙受损失。实务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供应商单位一业务人员已辞职,却以单位名义来企业收取货款,企业仅让其签字确认,允诺后期补开收款收据后交付承兑汇票,此业务人员将此汇票占为已有。最终二家单位诉之法院,各自付出本不该发生的各种成本。
以上内容来源于:融资线